天外首页  校园要闻  媒体天外  通知公告  院系动态  学工之窗  科研信息  人事信息  对外交流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天外人物>>正文

杨殿蓉:老教授的大学时代

2012年03月30日 00:00  点击:[]

新闻来源:宣传部

   杨殿荣教授与学生记者胡晗

     杨殿蓉, 1960年考入河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一线从事英语教学。结合教学曾撰写《浅谈基础英语课教学》、《口语课教学方法之我见》和《浅议基础阶段的课堂教学》等多篇论文。此外参加编写《大学英语教程》教师手册,《外国文学小百科》和《外国文艺小百科》。主编《新汉英袖珍词典》,出席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宣读会,并在会上宣读用英语撰写的论文《论考试》。1989年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获八五立功奖、所写教学管理方面论文获天津市教委学籍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杨老师您曾经是老河北大学6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最开始在河北外专任教,后来转入天津外院。学校举办纪念天津工商大学成立九十周年座谈会,作为在这方热土上的学子和老师,您有什么感受吗?”记者开门见山,提出了问题。“咱们学校办的这个纪念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也很荣幸能够以老校友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也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点点滴滴”……
(一)勤奋学习不放松
    1960年,杨教授考取老河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开始了五年的学习生活。杨教授谈到,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当年同学们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五十年前,教育设施落后,学习资源非常有限。同学们练习英语听力,大多依靠一个老式的、笨重的录音机,除此之外只能依靠课堂上听老师说。英语课前,老师或者是班干部放好磁带,课堂上进行反复播放。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听,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她们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跟读,没有丝毫倦怠。同时,同学们深知晨读的重要性,每天都早早的来到教室,大声朗读所学课文,日复一日,坚持不懈。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安之若素,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老河北大学的学生们也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面。由于求知心切,当时同学们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见缝插针,挤出时间来学习。比如排队买饭的时候,同学们会准备一个小本子,里面写着当天所学的新单词或是一些优美的英文段落,等候买饭的时间空隙她们就再熟练下这些单词和英文段落,于是零零碎碎的时间就被充分利用起来。他们还经常利用午睡前后的时间来朗读复习英语。有一次,老师要考察同学们关于狄更斯的生平介绍,由于宿舍11点准时熄灯,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就跑到离宿舍很远的厕所里面学习。
    “Charles Dicken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England. His famous book Oliver Twist was published in 1837…” 同学们认真地阅读着,忘记了时间和地点,达到了忘我的境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通过五年的学习,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也为她走上讲台,孕育桃李芬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的老河北大学生活结束后,杨教授选择了在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她依然保持着老河北大学期间的优良习惯,并把刻苦学习的精神传授给更多的天外学生。她说:“每次上课,我都会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且事先让同学们也了解大纲内容,以测评我的教学是否合理。”杨教授还带记者看了依然挂在门后的圣诞老人图片,“这是当年上口语课的备课资料,我正好讲到圣诞节,就做了这些图片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看着这些图片,圣诞树,圣诞老人,袜子,各种礼物以及嬉笑玩闹的孩子,每一张都独具特色。记者眼前仿佛浮现出杨教授手拿这些图片给同学们上课的情景,耳边又似乎听到同学们互相祝愿“Merry Christmas”的声音。
(二)艰难岁月同窗情
     众所周知,1960年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社会经济遭遇了严重的困难。正所谓“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当时班上有些同学的家乡受了灾,农田几乎没有收获,生活相当困难。自然灾害时期,大家的家庭情况都不好,但同学们还是自发地组织募捐,为家乡受灾的同学捐款。每个人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每个人都竭尽全力,虽然捐款不多,但却让人倍感温暖,他们体恤困境中的人,互相搀扶、帮助,走出一个个难关。
    在生活中他们互帮互助的例子举不胜举。刚进校分宿舍,8人间的屋子,由于天津冬天天气寒冷,加上当年几乎没有暖气设施,就是在最里面的床位也很冷,更不用说是靠门的床位了。但同学们都发扬风格,互相谦让,都争相选择靠门的床位,把暖和的床位让给其他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他们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坦诚、真挚,才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就在记者采访杨教授的时候,她刚刚参加完老同学聚会。笑容依然在她的脸上荡漾着,她说:“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三年同窗一生情,而在困难时期的携手相牵,在无助时候的宽心安慰,在欣喜时候的共同分享,都使她们的情谊更加长久。
    虽然杨教授的大学时代充满了艰辛,但谈到过去,她却充满了无比的幸福感。在她心中,时光的荏苒淡去的是时代的磨难,而留下的是永恒的留恋。( 文/学生记者  胡晗)

上一条:【媒体聚焦】郑铁生:研读地方志解历史疑惑来源 下一条:左健:青春不畏嚼沙苦,无悔千里援疆行

【关闭】

热点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栏目介绍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c)2011 天津外国语大学宣传部